王勃的《滕王阁序》,名垂千古,流芳百代,其文辞之美,意境之远,至今仍让人反复吟诵,百遍而不厌。
那一年,王勃刚刚26岁;
那一年,王勃因为私杀官奴获罪,适逢皇帝大赦天下才得以出狱;
那一年,王勃到远在天涯的交趾去投奔父亲;
那一年,王勃刚好赶上了洪州阎都督在滕王阁举办盛大的宴会;
那一年,王勃就自报奋勇即兴写下了这篇绝世之作《滕王阁序》。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宇宙无边无际,个人太过渺小,何时才有机会大展身手,成就大业?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读书之初就有挂云帆济沧海,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胸怀和抱负,但是一直没有机会。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尽管身在江湖,漂泊不定,而我的心无时无刻不在朝堂之上,不牵挂着国家的命运。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尽管冯唐转瞬即老,李广终生未候,贾谊和梁鸿都遭遇人生的挫折,但是那并不是时代不明,君主不顺的原因。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尽管时间如梭,人生如梦,但是只要努力,只要有机会,任何时候都可以为国尽忠,施展才华。
“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即便是没有遇见杨得意那样的伯乐的推荐,如能能够像钟子期那样遇见俞伯牙那样的知音也算是素昧平生,值得庆幸了!
那个读书人,不希望建功立业,成就一番事业,但那首先是需要有一个岗位和平台,岗位和平台有需要伯乐的推荐和皇帝赏识,可惜那样的机会太少了。
王勃的这篇文章表露出来的心迹,是他个人的感慨,也代表了那个时代所有的文人内心纠结的世界。
其实任何时候都不缺乏人才,缺乏的是伯乐和机会。
据说,王勃的这篇文章传到了皇帝李治的手里,李治很惋惜王勃的才学,就安排人准备重用王勃,可惜这个时候王勃却因为意外离开了这个世界。
这个世界的的事情正如王勃所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真是时也,命也!短暂的一生,辉煌的一生,悲催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