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第二十届中国长春电影节电影交流板块重要活动——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影视推介日在长春启幕。
恰逢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长影建厂80周年与第二十届长春电影节举办的重要节点,这场会聚制片精英、文博专家、文旅运营者与新媒体领军者的盛会,以“电影赋能文旅、文旅反哺电影”为核心,通过城市推介、产业献策等环节,为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也让“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百年光影节点上,向华语电影人发出诚挚邀约。
影旅相融共生
唤醒“摇篮之城”光影魅力
“长春,是与中国电影血脉相连的城市,不仅是‘新中国电影的摇篮’,更是中国电影人精神的象征。”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周建东的评价,道出了这座城市与电影的深厚羁绊。从长影的辉煌历史,到长春电影节的品牌深耕,再到影视基地的蓬勃建设,长春始终以文化底蕴与产业创新为中国电影输送养分。
推介活动中,长春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工作人员孙丹玉美以《“长”映新“影”》为主题,带领现场嘉宾领略“一座长春城,半部影视史”的独特魅力:网红地标新民大街、北京大街西历史文化街区与肆季南河尽显城市风情,以新民大街为起点延伸的三条主题文旅线路,更让嘉宾直观感受到“长春每一寸土地都蕴藏光影可能”。
“希望协会与长春电影节组委会携手,以平台、专业与资源优势为‘电影城’注入新动能,推动中国电影从高原迈向高峰。”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副理事长曹寅表示。
政策场景双驱
解锁“电影城”产业新空间
“长春四季分明,能满足不同题材影视取景需求,《人世间》《保你平安》等作品选择在此拍摄便是最好证明;优质的影视服务政策,更从多维度为创作和投资提供良好环境。”1905电影网董事长李玮的赞叹,源于长春净月高新区管委会党工委副书记孟令顺对产业政策与发展规划的解读。
推介中,孟令顺以多个“这里有”展现长春影视产业实力:“这里有产业”——长春国际影都影视拍摄基地3个影棚已投入使用,影视孵化基地成功引进AI动画短剧中心等项目;“这里有政策”——今年2月长春市政府发布《关于促进影视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举措的补充意见》,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这里有支撑”——长春正着力打造影视文旅融合支撑体系、产业链条支撑平台与专业人才支撑格局,全方位护航产业发展。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隽则结合长春国际影都5G数字影视基地的算力中心、数据中心项目,分享了上海高科技领域AI创智生态中心的实践经验。“我们希望实现‘制片人带剧本来、拿成片走’的一站式服务,通过AI算力池与‘基地+基金’模式,为影视创作者打造优质生态。”
技产创新联动
拓宽电影产业高质量赛道
“长影已完成设备数字化升级,去年布局AI电影创作,产出《刺猬》等作品,近期又制作《阅读中的密码》,并规划微短剧赛道。”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庄严的介绍,为产业献策环节拉开序幕,也展现了“摇篮之城”在技术创新上的前瞻布局。
博纳影业集团董事长于冬现场向长影抛出合作橄榄枝:“每次来长春都有强烈创作冲动,希望能合作拍摄东北抗联题材作品。”
长影旧址博物馆文传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叶子龙则分享了AI赋能文旅的新思路:“博物馆利用AI大数据平台植入电影故事与历史背景,为游客提供个性化体验;电影节期间拓展互动区,用新技术活化经典影片,打造沉浸式感受。”这一思路得到中国电影博物馆副馆长刘军的认同,该馆正计划开辟4000平方米新空间,通过虚拟化制作、AI技术实现数字资产生成、虚拟化拍摄等全流程展示,呈现电影产业先进成果。
育新精准发力
托举青年电影人逐梦光影
本届长春电影节延续对青年电影人的关注,开展第八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金鹿创投”青年电影人扶持计划,“金鹿奖”继续设置最佳处女作奖,一系列举措成为现场热议话题。
“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的初衷,便是解决青年导演创作困境。坏猴子影业联合创始人、CEO王易冰表示,计划已从单纯创作扶持,升级到产业层面思考人才培养,为青年创作者提供全链条支持。中影(北京)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经理章慧霞则强调,“中影青年电影人计划”不仅提供资金,更在创作、制作、发行环节保驾护航,助力青年想法落地大银幕。
历时3个多小时的推介日活动,不仅展现了长春作为“电影城”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更以产文旅融合的新思路、技术赋能的新实践、人才培育的新举措,为中国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长春力量。站在电影诞生12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这座浸润百年光影浪漫的城市,正以开放姿态迎接全球电影人,共同续写中国电影的新精彩。
◆来源:长春晚报融媒体记者 侯丹 宁子彤
编辑:孙懿辞
初审:梁爽
复审:曹光宇
终审:臧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