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倪 浩 王 冬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 木●唐陆一
2025年中国经济迎来“开门红”。国家统计局16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31875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比上年四季度环比增长1.2%。众多外媒第一时间以“增长超出预期”报道中国经济第一季度的表现,认为在消费全面复苏、制造业稳中提质的促进下,中国经济实力将进一步增强。专家分析称,尽管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但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为实现全年既定增长目标打下坚实基础,预计接下来扩内需会显著加力,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西班牙《国家报》16日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第一季度的良好表现让其在实现2025年GDP增长目标上处于“有利地位”。
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
“今年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彰显了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16日介绍称。他表示,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增速高于去年全国5%的增速,也高于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名列前茅,延续了去年以来持续稳中向好、稳中回升的态势。盛来运强调,在实现量的合理增长的同时,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高质量发展向新向好的大势没有改变。
许多外媒在报道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时不约而同地评价称“表现超出预期”。此前,路透社、《日本经济新闻》和彭博社对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值分别为5.1%、5.0%和5.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称,在美国政府加征关税政策全面生效前夕,中国经济在今年一季度的强劲增长“出人意料”,这为中国如何应对美国发起的贸易战方面向外界释放出乐观信息。
财信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伍超明16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一揽子存量和增量政策协同显效,中国经济一季度全面发力,尤其是在出口和内需的强力带动下,中国经济表现超出预期,实现了“开门红”。
市场活力信心持续增强
对于2025年开局中国经济展现的“惊人活力”,彭博社称,这得益于中国扩大内需、提振消费的政策部署以及一季度超预期的出口。盛来运16日表示,今年增量政策和存量政策一起发力,推动经济实现良好开局。他介绍说,政策效果体现在多个维度,如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比去年全年提升了1.1个百分点,幅度较大。
西班牙《阿贝赛报》称,近期,中国政府推出了更多提振国内消费的措施,如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开始取得成效,以家用电器和家具为代表的商品销售推动3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9%。据欧洲新闻电视台分析,社会消费品零售被视为衡量中国经济轨迹的关键指标,中国选择采取政府补贴和提高家庭收入等措施,促进消费支出,而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表明,“这些刺激措施开始生效”。
此外,中国一季度经济在投资、出口以及工业生产和新兴产业方面均有亮眼表现。《国家报》称,为提前应对美政府关税政策,中国收到大量来自国外的订单,第一季度工业生产同比增长6.5%。彭博社称,3月,中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达到7.7%,为2021年6月以来的最快增速。美联社提到,生产增长最强劲的领域在高新产业,如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45.4%,3D打印设备产量“飙升”近45%,工业机器人产量也增长了26%。
盛来运说,消费增长和投资加快,必然会促进企业加快生产。他强调,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促进了经济回升,人们对市场的预期也在改善。
“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
香港《南华早报》称,中国设定的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但在美国单方滥施关税带来的外部冲击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实现这一目标更需要强有力的财政政策支持。盛来运16日回应说,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给我国的外贸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目标。”
欧洲新闻电视台援引荷兰国际集团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宋林的分析称,为实现2025年的经济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可能会推出更多的货币和财政刺激措施。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邢自强预测称,中国政府或将在第二季度提前采取货币宽松措施,进一步加大财政刺激力度,加力扩围实施以旧换新,减少房产库存,以对冲美国的关税冲击。
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推进多元化市场格局也充满期待。德新社16日表示,在美关税政策威胁下,欧盟对与中国的贸易抱有“新希望”。中国欧盟商会主席延斯·埃斯克隆表示,向欧盟表明其已准备好建立互利的经济关系,“符合北京的利益”。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展望第二季度,外贸前景不确定性有所增大,宏观经济运行面临“逆风”。但随着一揽子经济刺激和化债计划将逐步落地显效,消费及基建投资增长将有所加快,地方政府、房地产及金融领域流动性风险可控,经济增长内生性动能有望增强。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称,4月美国在全球范围内推出所谓“对等关税”,让外部经贸环境变数骤然加大,“预计接下来扩内需会显著加力,新一批增量政策有望陆续出台,外部波动对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的冲击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