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林下掘金,解锁生态经济新密码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12 11:23:00    

从去年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到今年纳入政府工作报告进行部署,林下经济已成为国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切入点。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林下经济规模化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达6亿多亩,林下经济从业人数达3400万人,拥有各类经营主体95万个,年产值超1万亿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加强林下经济品牌建设,加快经营主体培育,加快市场营销流通体系构建,加强林下经济基地建设。预计到2030年,全国林下经济经营和利用林地总面积将达到7亿亩,实现林下经济总产值1.3万亿元,形成林下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格局。

多地实现林下“生金”

  近年来,多地探索发展林下经济,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在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19万余亩竹林中,鲜嫩的竹笋在雨水滋润下破土而出,为寂静山林增添了几分灵动。谁能想到,小小竹笋竟悄然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日前,在浮梁县竹满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竹笋加工厂内,一筐筐鲜嫩肥硕的竹笋被附近村民从周边山林新鲜采摘后迅速送达,剥笋、清洗、蒸煮、冷却、削边、烘干……经过多道工序,一根根鲜嫩的竹笋被加工成色泽黄亮的干笋。

  “我们一天能收2万斤鲜笋,可以加工成1200斤干笋片,目前成品销往安徽、福建等地,产品很受欢迎。以前没办工厂时,村民挖了笋得拿到外面卖,路远不说,很多笋都因为处理不及时坏了。现在好了,我敞开收购,市场价稳定,现在就是想把加工厂做好,让更多人在家门口挣钱。”浮梁县竹满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曹万清说道。

  村民吃上“产业饭”,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在车间里,南泊村村民樊丽伶正专注地对竹笋进行初加工。“以前外出打工,现在在家门口上班,虽然累点,但多劳多得,平均每天能有150元左右的收入,还能在家照顾老人。”她表示,如今厂里有二三十名工人,他们都是周边的村民,其中有不少是老人,他们干不了重活,每天都来这里帮着处理鲜笋,也能有收入。

  像竹满园农副产品专业合作社的竹笋加工厂,浮梁县还有很多,从“靠山吃山”到“靠山养山”,从传统农业到特色产业,浮梁县的蝶变,正是乡村振兴战略在基层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

  孙少龙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龙县白马滩镇石门村中蜂养殖大户,每天清晨,他就会戴上养蜂帽,来到树林间,手法娴熟地调整着一排排的蜂箱门。

  有着丰富养蜂经验的孙少龙,目前代管着村集体的150箱中蜂。“我养了100箱蜜蜂,去年产蜜1500公斤左右,1年下来收入超6万元。”孙少龙说。

  林下经济一头牵着“生态美”,一头连着“百姓富”。近年来,黄龙县充分发挥生态优势,鼓励群众利用林间空地养殖中蜂,扩大致富渠道。截至目前,全县共建成标准化中蜂养殖示范场45个,去年生产蜂蜜7.5万公斤,实现产值7500余万元。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白彦花镇塔汉其嘎查林果产业园的果树近日迎来最美花期,微风拂过,花香沁人心脾,果园里村民高忠标正专注地修剪着果树。“我今年60多岁了,在这里打工五六年了,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块钱,挺好的。”

  曾经,这里都是沙荒地。2020年,白彦花镇开启了一场“绿色变革”,建起了占地800亩的林果产业园,种植契丹香果、契丹红等优质抗寒苹果。2024年首批果品以极高的品质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并与鲜榨企业达成订单回收合作,销售渠道稳定畅通。

  “这块地是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山水林田湖草沙’其中涉林的项目,规划设计之初引入了既有经济效益又有生态效益的果树。管理过程中,我们让当地农户参与进来,进行修剪、施肥,带动农户增收。”乌拉特前旗林业和草原局产业办主任邬海涛说。

  林果产业的落地生根,让沙荒地逐渐变成了一片生机勃勃的绿洲,发挥生态效益的同时,也成了村民的“绿色银行”。

百姓餐桌更加丰盈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条即提到“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专家表示,增强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就要以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将成为未来食物供给多元化非常重要的手段。

  目前,我国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极大丰富了百姓餐桌,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

  林下经济是森林食物的主力军,在森林食物供给方面的作用正快速增强。如今,越来越多的林下美味走上了百姓餐桌,深受消费者青睐。从“吃饱”“吃好”到“吃得营养健康”,森林食品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食物消费需求。

  来自福建省三明市的沙县小吃名动全国,一份份普通小吃里却暗藏着来自森林的“小配方”,春冬笋、多花黄精、跑山鸡等林下美味的搭配,拼出了“国民小吃”的口碑。

  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村邬高林下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的竹林青翠茂密,林下红托竹荪、赤松茸长势喜人。目前,该合作社已培育出20多个食用菌品种,在10多个乡镇广泛种植。

  去年9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联合印发《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力争到2030年,使四川“林粮”经营面积达到1亿亩,林业综合产值达到1万亿元。

  在东北地区,林下参是药食兼用的林下经济产品。目前,吉林省林下参种植总面积已达116.5万亩,年产量781.8吨,开发出五大系列1000多种产品,年产值近100亿元。

  人参已成为长白山区战略性支柱产业。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赵菁呼吁,从国家层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大审批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人参多领域开发利用。加大科研投入,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项目合作,助推新产品上市。培育区域性人参产业化示范样板单位。

  去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践行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的意见》提出,“积极发展经济林和林下经济,稳妥开发森林食物资源”,规范发展林下种养,推广林药、林菌、林菜、林下浆果等森林复合经营模式,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林下养殖,开发新型森林食品。

  这意味着,林下经济在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中将承担更加重要的责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