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秦龙】运用专项债券资金收储闲置土地,全国多地在行动。
大河财立方记者注意到,近半月以来,湖北、广西、安徽、陕西等地陆续公布收储项目进展。
截至2025年4月7日,据企业预警通数据统计,全国已有广东、吉林、河南等16地公示了收购存量闲置土地项目的具体信息,覆盖宗地1601块,资金规模(含拟定)约1853.62亿元。
从全国范围看,广东、山东、四川等地收储资金规模居前。其中,广东以214宗地位居首位,涉及资金440.08亿元;山东有190宗地,涉及资金231.28亿元;四川则有187宗地,涉及资金177.91亿元。
具体到河南,截至今日发稿,据记者不完全统计,河南已有至少9地公布专项债收储土地清单,涉及土地118宗,收购价格总额超97亿元。
其中,登封市首批拟专项债收储10宗土地,收购价格总额约8.89亿元;长垣市投资集团4宗土地拟获收储,收储价格总额约3.94亿元;平顶山舞钢市拟收回46宗土地,回购成本约16.35亿元;郑州经开区拟首批使用专项债收储13宗土地,价格合计约30.80亿元;郑州高新区拟用专项债收购5宗国有建设用地,收购价格总额约12.92亿元;新乡封丘县拟用约4.80亿元专项债收购9宗闲置存量土地;新乡市自然资源保障和土地储备中心拟专项债收储12宗地,收购价格总额约15.02亿元;新乡延津县拟用1.68亿元专项债收购5宗土地;驻马店确山县拟使用专项债收购14宗存量闲置土地,收购价格总额约3.59亿元。
但从发行落地情况看,截至4月7日,仅有湖南、四川、广东和北京四省市发行了土储专项债,分别为94.15亿元、6.21亿元、307.19亿元和116.87亿元土储专项债,合计总规模524.42亿元。
“整体来看,今年以来已有多地公示拟使用专项债收购闲置存量土地情况,根据中指不完全统计,3月公示节奏有所加快,但目前各地落实专项债收购存量土地的进展仍有待提速。”中指研究院政策研究总监陈文静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对大河财立方记者表示,各城市积极落地土地收储事项,一方面是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关于运用专项债券等支持盘活存量闲置土地的政策要求;另一方面,地方也想通过收储去化土地库存,减轻开发商资金压力,更好推进保交付、再拿地和开发开工。
“目前收储主要为国企和城投的地块,一方面在于国企城投地块资产负债关系较为清晰;另一方面,民企地块很多在抵押状态,或有复杂的债权债务关系,不符合收储条件。”李宇嘉向记者分析,专项债发行速度加快,为土地收储创造条件。此外,地方国企、城投公司作为区域经济稳增长先行军,收储闲置地块既能盘活存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又能进一步防范风险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责编:史健 | 审校:李金雨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