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陈洋洋
日前,甘肃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甘肃省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工作方案》(下称“《方案》”),明确6月前全省各县要制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如今,距离6月只有一周的时间,各县的落实情况如何?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标准呢?
多县走访调查农村高额彩礼现象
新人正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登记(图源:五彩秦安)
根据《方案》,2025年6月前,由县级党委、政府根据当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等实际制定农村彩礼倡导性标准,在群众普遍接受的基础上适时进行调整,推动倡导性标准逐步下降,鼓励“零彩礼”“低彩礼”。全面实施村规民约修订更新行动,重点对彩礼数额、婚宴标准、礼金、烟酒等作出具体规定,形成导向明、内容新、能管用的约束性规范。
5月23日上午,极目新闻记者联系甘肃省多地的县政府、县民政局及宣传部门,得到的回应大多是“目前正在全面地走访调查农村高额彩礼的现象,之后会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倡导性标准”。
此前,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曾陷入高额彩礼风波。2023年,有网友在县政府官网“领导信箱”留言,称被索要28.8万元彩礼,请求当地整治高价彩礼现象。当时,镇原县委宣传部表示,将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工作措施,从多方面入手,切实形成一套抓源头、打基础、管长远治理高价彩礼的工作体系和日常监管常态机制。
5月23日,庆阳市民政局的工作人员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前些年发生过高额彩礼被报道的事情,但近年来政府不断推动治理高额彩礼,作为民政部门,他们持续推进宣传工作,在一些特殊节点比如520、七夕等,开展低彩礼、零彩礼的宣传普及工作,也会举办一些集体婚礼、集体办证等活动。
庆阳市委社会工作部工作人员表示,具体的指导性标准目前还没有制定下来,这个要根据前期的调研,还要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因为各个辖区的情况都不一样,所以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不过方向肯定是低彩礼乃至零彩礼。
有的农村倡导彩礼4万元以内
采访当中,记者发现大多数的县政府目前并未明确彩礼的指导性标准,并强调各个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据甘肃经济日报5月23日报道,在武威市的古浪县定宁镇双庙村,党总支副书记聂太山曾对治理高额彩礼的成果作介绍:“我们村的红白理事会章程中规定,婚嫁彩礼控制在4万元以内,随礼不超过100元,置办酒席不超过20桌,每桌酒席费用不超过600元。这不仅减轻了村民家庭负担,也让我们村的风气变得越来越好。”
兰州新闻网5月15日消息,在兰州市下辖的永登县民乐乡漫水村,有一块“抵制高额彩礼,倡导文明新风”的牌匾,里边详细制定了红白理事统一操办标准:倡导彩礼不超过6万元;婚礼禁止大操大办,婚车不超过4辆;婚宴不得超过10桌,礼金不超过百元等请客送礼活动。
另据《定西日报》5月12日消息,在定西市安定区,香泉镇青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贵牵头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上限压至5万元、酒席每桌不超过480元,并成立红白理事会。“以前村里红白事攀比成风,彩礼水涨船高,大家都被面子绑架,苦不堪言。”王贵回忆道,“作为党员干部,必须带头破局。”
婚姻律师称治理高额彩礼应弱化补偿价值
工作人员向群众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图源:甘肃岷县融媒体中心)
实际上,彩礼作为中国传统风俗中的一项婚姻礼俗,表达的是两个家庭甚至两个家族之间缔结姻亲之好的祝福,也是对女方的一种尊重。
《甘肃经济日报》评论文章认为,高额彩礼现象的产生,有着复杂的根源。在传统观念中,彩礼被视为对女方家庭养育女儿的补偿,这种思想根深蒂固;性别比例失衡,导致婚姻中女性资源相对稀缺,彩礼随之水涨船高;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彩礼成为女方家庭养老等经济需求的一种寄托;再加上人情攀比心理作祟,使得彩礼金额不断攀升,陷入恶性循环。
瀛启启邦显辉(岳阳)联营律师事务所的赵红玲律师是一位从业10年的婚姻家事律师,她向记者表示:“甘肃省出台限制高额彩礼的政策,其出发点是为了降低结婚成本,提高结婚率,但我们所接触的很多婚约彩礼纠纷案件,其本质是高额彩礼和短期婚约之间的矛盾,根源是‘彩礼补偿’思想观念的根深蒂固,应当积极倡导男女平等、互相尊重、互相谦让、相濡以沫的价值观,弱化彩礼的‘补偿价值’。只有观念改变,人们才会转变对彩礼本身的定位和看法,当彩礼不再重要,金额自然下降了。”
(来源:极目新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