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蘸火记》研讨会在北京召开。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吴义勤,中国作协书记处原书记、《人民文学》原主编施战军,山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陈文东,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沈阳师范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监事长贺绍俊,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潘凯雄,《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总编辑丁以绣,《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刘琼,《小说选刊》杂志社副主编顾建平,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副主任刘大先,《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主编王国平,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研究员丛治辰,《长篇小说选刊》主编宋嵩等领导、评论家、出版人及本书作者牛余和参加了研讨会。研讨会由作家出版社总编辑张亚丽主持。
《蘸火记》作为牛余和长岭山系列写作中的关键之作,以中国抗日游击队、独立大队、独立旅及其蕴含的铁匠文化为核心,生动展现了战火纷飞年代里年轻人的成长历程与崇高情怀。书中描绘的尚邨英、何苇杭所在的抗日游击队,梁铁峰、夏侯雪所带领的独立大队,卢毓奎率领的独立旅,三支抗日武装力量在残酷战争中不断磨砺,恰似锻件蘸火,历经浴火重生,最终集刚强与柔韧于一体,为生命铸入精魂。
研讨会上,专家们各抒己见,从地域文化呈现、人物塑造、结构设计、主题挖掘、语言风格等多个维度对《蘸火记》进行了深入剖析。
吴义勤表示,《蘸火记》呼应重大时代主题,以文学方式重述历史,弘扬了伟大抗战精神,传承和创新了山东抗战题材小说谱系;作品具有鲜明地域性,构建了章丘独特的地域文化空间;情节跌宕起伏,具有强烈传奇性;成功塑造了典型人物群像,呈现崇高美学风格。
陈文东认为,牛余和深耕齐鲁文化,小说以章丘长岭山为背景,将铁匠传奇与抗日史诗融合,以“蘸火”比喻战争对生命的淬炼,赋予独特象征意义,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是抗战题材文学新收获。
自由研讨环节,各位专家学者各抒己见。大家对《蘸火记》以现实主义质地与浪漫主义意象相结合所呈现的崇高美学风格,穿插运用不同视角、糅合多种写作方式和元素推动情节、塑造人物群像,多姿多彩地还原敌后根据地全民抗战史实等给予了充分肯定。
另据了解,《蘸火记》还入选2025年3月中国好书推荐书目。
(大众新闻记者 田可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