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季《声影》的舞台上没有演员,只有致敬人;没有豪华的布景,只有真挚情感;没有炫目的灯光,只有震撼心灵的声音。”昨天,上影演员剧团团长佟瑞欣、副团长陈龙,表演艺术家王诗槐、赵静、马冠英、周国宾、孙清与戏剧导演陈薪伊、演员李宗翰等走进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声影》第十季《铭记》,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胜利80周年。活动总策划,剧团团长佟瑞欣说:“希望通过《苦难》《不屈》《铭记》三个篇章,用声音致敬伟大胜利,致敬那场永不妥协的抗争。”
一位特别的母亲
昨天是母亲节。“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在你长大成人之后,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舞台上,表演艺术家赵静带着哽咽,诵读了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牺牲前写给儿子“宁儿”的信。
“赵一曼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为儿子树立了榜样。”2002年,导演陈薪伊读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信,深受触动,2015年,她创作了剧本《宁儿的自白》。昨天,腿脚不便的她坚持来到了现场,在佟瑞欣的搀扶下走上舞台,她动情地叫了一声“宁儿”,她说虽然后来没能排成《宁儿的自白》,但自己心中最适合演绎“宁儿”的人选正是佟瑞欣。她还向观众透露,那张大家熟知的赵一曼怀抱宁儿的照片拍摄于上海。
陈薪伊后来认识了赵一曼的孙女陈红,也就是“宁儿”的女儿。“尽管赵一曼曾在信中写道‘你的父亲在东北牺牲了’,但事实上,她的丈夫没有牺牲,一直活到新中国成立后,他的名字叫陈达邦,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再后来,陈薪伊跟着线索去寻找、了解这段历史。“听到这样的故事,我能不写戏吗?”陈薪伊说。在《声影》舞台上,佟瑞欣还诵读了陈红的特别来信:“在这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庄严时刻,上影演员剧团的演员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通过《声影》的舞台,向赵一曼和所有为民族解放而牺牲的英雄儿女致以最深切的缅怀和致敬。相信英勇牺牲的先辈的在天之灵,一定会因此感受到深深的慰藉!”
一堂生动的党课
10年前,上影演员剧团曾经在2016年联合摄制了电影《邹碧华》。10年后,刚刚获得“上海市模范集体”荣誉的剧团,走入基层,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的文艺爱好者一起,举行这一场《声影》诵读会。
《声影》开篇从1947年剧团前辈张瑞芳拍摄的黑白影片《松花江上》展开,到1949年纪录毛泽东主席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宣读碑文的纪录影片收尾,用镜头回望、铭记历史。
“我入团13年了,但参加《声影》还是第一次。”副团长陈龙这次除了作为演员参与声音表演,还负责了协调节目之间的衔接,音乐、演员走台等布置。“在两个多月和大家一起查找影像资料和整理文字材料的过程中,我一次次被前辈感动、激励——我们电影人不仅是时代历程的经历者,同时也是时代历程的记录者。”此次活动还得到作曲家吕其明的支持。活动前,佟瑞欣去吕其明家中拜访,听说《声影》第十季想要用他创作的《红旗颂》做配曲,吕其明大方地表示,“你拿去用,怎么用都可以”。他说:“上影演员剧团带着《声影》走进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走进群众,让文艺与群众零距离是件有意义的事,我很高兴我创作的《红旗颂》会在《声影》的舞台上响起。”
影像作底,音乐为伴,现场流淌的是电影人的深情诵读,是杨靖宇将军战斗至最后的遗言,是东京审判幸存者李秀英的陈述,是谢晋元的家书,是《新华日报》的创刊词,是朱德亲笔写的红军抗日誓词……是民族曾有过的苦难、不屈,还有胜利。正如上海市二中院党组书记、院长郭伟清所言:“这既是一次集体的缅怀与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沉浸式党课。”
原标题:《《声影》之《铭记》,这是一次集体的缅怀与致敬,更是一堂生动的沉浸式党课》
栏目编辑:江妍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孙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