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启濛(云南财经大学)
5月1日,南宁动物园网红黑猩猩“丢那猩”向游客丢掷石块,导致游客被砸伤。多段网传视频显示,南宁动物园的猩猩馆围满游客,人声嘈杂。黑猩猩手中拿着一块石头,向四周观察了一会儿,将手中的石头向游客投掷。一名游客坐在地上,脚部流血,有人帮助她用衣服包住受伤部位。随后,受伤游客被抬上救护车。工作人员表示,动物园倡导人与动物和谐共存,“丢那猩”不会被惩罚。(5月2日 红星新闻)
动物园的处理方式发人深省:当人类将动物园异化为“网红打卡地”,当游客的起哄与拍摄成为动物应激的诱因,这场悲剧背后,被丢弃的究竟是石块,还是文明出游的底线?
猩猩的投掷行为本质上是“社交防御”,是对人类起哄、逗玩等越界行为的应激反抗,绝非“表演”。2022年,黑猩猩山米因向游客投掷草皮、杂物而走红网络,被网友戏称为“丢那猩”。园方未采取措施规范游客行为、保护动物权益,反而将危机包装成流量密码,以此吸引更多游客。据报道,这只猩猩平时表演会把草皮、绣球丢向游客。讽刺的是,当猩猩用最原始的方式捍卫领地和尊严时,游客却将其视为猎奇秀场,用喧哗、投喂、挑衅消解“丢那猩”的反抗。这种行为,实则是将猩猩的痛苦异化为消费狂欢。而当猩猩伤人事件发生后,人们又呼吁“尊重天性”,这种自相矛盾的态度,堪称黑色幽默。
在该事件中,园方“不惩罚猩猩”的回应看似“人道”,实则暴露管理失职。若真想实现猩猩与人“和谐共处”,为何不仔细清理危险物品,反而让馆内出现石块?猩猩与游客仅隔一层铁网的开放式设计,不仅未能约束游客不当行为,更是对游客与猩猩安全的漠视。此外,园方的行为明显将利益置于动物权益保护之上。如今伤人事件上演,园方以“尊重天性”为由推卸责任,对游客管理、设施升级避而不谈——这哪里是“和谐共存”,分明是“流量至上”的遮羞布。
面对“丢那猩”伤人事件,园方需警惕“网红化”陷阱,减少甚至叫停以动物“反常行为”为卖点的营销活动,转而推广动物保护、科普教育等正向内容。要求游客入园前签署《文明观赏承诺书》,将违规者纳入旅游黑名单。
动物园不是“流量工厂”,猩猩馆更非“动物剧场”。猩猩的投掷行为不是一场猎奇狂欢,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安全是人与动物共处的基础,若任由游客不当行为与园区管理漏洞滋生风险,所谓“尊重天性”不过是空中楼阁;而将动物应激反应异化为流量密码,背离了动物园科普教育、保护动物的初衷,终将反噬行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