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田间数据” 到 “产业升级”河南农科专家助力济源高油酸花生产业提质进阶
河南经济报记者 谷太磊 通讯员 孙迷平
为抢抓花生初花期关键管理节点,推动高油酸花生产业高质量发展,近日,河南省农科院花生研究所专家臧秀旺深入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的田间地头,为花生种植户提供精准技术指导。
在五龙口镇沁北家庭农场示范基地,臧秀旺实地查看豫花37号、维花25等高油酸花生品种长势,针对不同品种分枝特性、结荚规律等生长差异,现场开出 “水肥调控 + 控旺促花” 的差异化管理良方。“豫花37号分枝能力强,需注意初花期追施磷钾肥;维花25对水肥敏感,要把控好控旺剂使用时机。” 他结合田间实测数据,向农户详细讲解不同品种的栽培要点。
针对近期持续高温天气,臧秀旺特别强调苗后除草剂科学使用规范:“日最高温超过 30℃时,严禁正午施药,应选择早晚时段喷施,避免因高温药液蒸发导致药害。” 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农业科学院花生团队全程跟进,同步记录株高、分枝数、花芽分化等 20 余项生长指标,为后续品种改良和技术迭代积累基础数据。
据悉,依托河南省 “优质花生产能提升及产业化发展技术示范” 专项,济源已累计引进高油酸花生品种 12 个,建成标准化示范基地 2个,油酸含量稳定在 75% 以上,较传统品种亩均增收 500 元。
“专家把技术送到田埂上,我们管理更有底气。” 沁北家庭农场负责人杨东胜说。 此次技术指导不仅为花生初花期科学管理提供了 “河南方案”,更通过 “科研专家 + 基层团队 + 经营主体” 的联动模式,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科技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