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黔北好“凉”方,山村“热”起来!超过20万“候鸟式”游客涌入桐梓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0 11:47:00    

坐落在“黔北门户”的桐梓县。郭明财 摄

这个夏天,酷暑难耐。地处大娄山北麓遵义市桐梓县,却以其平均海拔1000米的独特地理优势,成为一片清凉绿洲。这里森林覆盖率高,群山叠翠,溪流潺潺,夏季平均气温维持在26摄氏度,享有“天然空调”的美誉,是周边省市居民消夏避暑的理想之地。

近年来,桐梓县依托得天独厚的气候生态禀赋,将“凉资源”精心培育成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热产业”。每年夏季,超过20万来自重庆、四川、湖南、湖北、广东、福建、上海等地的“候鸟式”游客涌入桐梓,在九坝镇山堡社区、尧龙山镇尧龙山社区、茅石镇茅坝社区、大河镇七二社区等地寻觅清凉,为当地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昔日宁静的山乡,如今因避暑旅游而焕发勃勃生机,绿水青山正加速转化为支撑村民致富的金山银山。

桐梓县凭借便捷的交通优势吸引“候鸟”旅居

“凉”资源引来八方客

“桐梓山堡社区海拔1300多米,夏无酷暑,村民自种的生态蔬菜、散养的鸡猪羊,食材健康绿色,对康养特别好,我在这里避暑已经18个年头了。”来自重庆的“老候鸟”黄代富道出了众多游客的心声。凉爽的气候、优良的生态环境和淳朴的民风,是桐梓最吸引人的名片。

大河七二社区避暑山庄

在大河镇石牛村邓远来的乡村旅馆,来自武汉的李彩英对这里的清凉和生态赞不绝口:“老板,你这儿真凉快!菜园子、跑山鸡,都是你的?”邓远来指着海拔1380米的山头介绍:“雨后云雾缭绕,空气清新富含负氧离子。我种的5亩菜、养的200羽鸡,就为让客人吃得安心放心。”

依山傍水的乡村避暑村

在官仓镇公平村天湖山庄,四川泸州游客杨清桂已是第五年光顾:“山庄环境清净整洁,绿树环绕,老板自种5亩生态菜,喝的是山泉水,安逸得很!”重庆游客王刚则把茅石镇视为避暑“故乡”:“重庆太热了,这里方便又舒服。”

“热”产业带动乡村兴

清凉的资源优势,催生了火热的避暑经济。尧龙山镇天域山庄老板陈健从事避暑接待已15年:“我们这海拔1200多米,特别适合避暑。每年接待60来人,两个多月就能带来10万元收入。”像陈健这样吃上“避暑旅游饭”的村民不在少数。

尧龙山镇避暑客人散步

避暑产业的内涵也在不断丰富。木瓜镇水银河漂流以其独特的清凉体验,被重庆游客张杰誉为“人间仙境”,成为消夏娱乐的热门选择。贵州逸都旅游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九坝印象经理聂云介绍:“公司2013年入驻九坝,在保护森林资源前提下开发避暑旅游地产,很受欢迎,每年接待‘候鸟’业主3000多人。”业主袁晓东坦言:“就图九坝凉快,买了房,每年能避开重庆酷暑住上4个多月。”

夏日享清凉,漂流好去处的木瓜水银河

茅石镇旅游产业提档升级成效显著。 当地274家乡村旅馆预订火爆,提前预订率超七成;新建及转型高品质民宿38家,带动住宿价格由千元级跃升至三千元级;43家旅馆完成改建升级,设施品质与客户体验双提升,客源黏性显著增强。人居环境整治以河道治理为核心,辐射广场、院坝等公共空间,通过实施“两清两改两治理”工程,成功推动旅游模式从单一“季节游”向全时段“四季游”康养旅居目的地转型。经两年提升,全镇接待能力大幅增强,床位总量从1.5万余张增至1.8万余张,成为川渝游客避暑旅居的“清凉桃源”,拉动综合旅游产值逼近亿元大关,区域旅游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凉风”吹动振兴路

据了解,桐梓县自2005年起便立足大自然赋予的“凉风”优势,瞄准夏季避暑市场,在适宜乡镇大力发展乡村避暑产业。村民们通过提供优质的避暑服务和环境,将“爽爽凉风”转化为可持续增收的“火热”产业。

茅石乡村避暑旅馆

当地还积极探索“旅游+”融合发展路径,有机整合乡村旅游、康养休闲、避暑度假与农产品销售、服务配套,并通过举办“村晚”等活动丰富游客文化生活。这一系列举措,不仅让更多外地游客知晓桐梓、了解桐梓,更使“凉风”产业日益成长为独具特色、支撑有力的乡村振兴支柱产业,生动实践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为山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桐梓样本”。

桐梓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华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邱胜

编辑 程佩佩

二审 李洋

三审 唐正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