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州5236株古树名木“上保险”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28 11:02:00    

全省首创“古树名木+保险”保护模式

福州5236株古树名木“上保险”

27日,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听取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实施情况的报告。记者从中获悉,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取得多项进展,其中在全省首创的“古树名木+保险”保护模式,为5236株古树名木投保财产损失险及公众责任险等。

新修订的《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自2024年1月1日施行以来,福州市健全保护管理机制,投入古树名木巡查、抢救复壮、微公园建设、保险保费补助及保护宣传经费317万元。争取省级财政支持150.8万元,开展“福建最美古树群”保护及古树保护工作。在全省首创“古树名木+司法”保护模式,聘任5名专家、设立6个“古树名木司法保护工作点”,协调落实4000多株古树名木联合监管单位、责任人及联系方式。创新引入社会资本,与蚂蚁集团合作首创“政府指导+公众参与+企业支持”模式,实施古树“健康巡护+救助”。福州市还牵头编制和修订省级古树名木技术标准2项,开展繁育与栽培关键技术研究,构建福州古树名木基因资源保存圃。

聚焦科学管护,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成效进一步显现。按照“一树一策”原则,及时复壮濒危古树名木30株;建立古树名木地理信息库,利用多个信息化平台,完善建设项目涉及古树名木保护从选址、拆迁、工地施工、项目验收等的全过程跟踪管理,目前已审批4个项目的古树名木保护方案,完成28株古树名木保护验收;依托林长制探索古树资源保护创新模式,首批聘请10名林长制义务监督员,推动形成全民共治共享的古树名木保护新格局。

聚焦合理利用,古树名木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发挥。福州在全省首创古树微公园建设模式,建成59个集保护、科普、宣教、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古树微公园。在永泰县梧桐镇春光村建设全省首家乡镇级古树名木博物馆,春光村依托这家博物馆获评第二批省级自然教育基地。一批“网红树”成为城市景观新名片和文化新地标,如于山公园寿岩榕、马尾“中国塔榕”、石厝教堂古银杏、三坊七巷古流苏、西禅寺宋荔、三坊七巷小黄楼苹婆、二梅书屋荔枝等。福州还推出一批以三坊七巷“爱心树”、鼓岭柳杉王、森林公园大榕树等“古树IP”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持续提升福州市古树知名度。

执法检查报告还就提升综合管理效能、激发社会参与活力、提高保护管理水平、促进资源转化利用、营造保护良好氛围等方面工作提出建议。(记者 李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