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曝光部分色情交易伪装成高端私人伴游服务,大打“擦边球”,甚至有平台招募未成年女孩从事违法活动。记者采访资深律师详细解读里面的法律陷阱。(中新网8月28日)
近日,有媒体曝光部分色情交易伪装成高端私人伴游服务,以“深度陪伴”“私密体验”为暗示,明码标价从事违法活动,更有平台招募未成年女孩踏入陷阱。这一现象不仅严重破坏社会风气,更让不少年轻女性在“高薪兼职”的诱惑下误入歧途。面对这一打着擦边球的灰色产业,有关部门必须加强监管与打击力度,绝不能任其藏污纳垢。
表面上,伴游服务提供的是陪吃、陪玩、陪爬山等正常社交服务,但某些平台却利用这一合法外衣行违法之实。它们以“轻松高薪、时间自由”为诱饵,甚至将魔爪伸向未成年人,让16岁少女误以为只是“兼职赚零花钱”。这种挂羊头卖狗肉的行为,既是对法律底线的公然挑战,也是对青少年健康的严重危害。正如律师常莎所指出的,一旦服务内容包含性行为约定,交易模式具有重复经营性,且报酬与正常市场价格显著偏离,即可认定为违法,无论其外表包装得如何“高端”。
要遏制这一乱象,首先需要强化法律监管。当前,伴游服务仍处于法律边缘地带,缺乏明确界定与专门规制。建议将其纳入特种行业管理,要求平台备案服务细则并定期提交合规报告,从源头上压缩灰色生存空间。同时,根据《网络安全法》,网络平台必须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对“高端伴游”“私人陪游”等敏感词进行过滤,对发布者身份进行实名认证,并对图片、视频中的暴露内容进行定期筛查。那些未尽到管理责任的平台,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除了加强外部监管,年轻女性自身也需提高警惕,增强法律意识。许多受害者正是在“高薪兼职”的诱惑下,一步步陷入违法陷阱。正规招聘应具备可验证的雇主资质、明确具体的岗位描述,且无需提供私密照片或缴纳“入职保证金”。一旦遇到模糊表述或不合理条件,就当引起警觉。学校与社会组织也应加强校园普法,通过典型案例揭示违法兼职背后的风险,帮助年轻人识别陷阱,避免因一时糊涂而付出沉重代价。
治理伴游服务乱象,需要多方合力、三管齐下。法律层面要明确红线、强化监管;技术层面要实现实名认证与全程留痕;教育层面则要筑牢思想防线,消除“轻松赚大钱”的误区。唯有如此,才能在打击违法活动的同时,为正规服务业态留出发展空间,实现司法规制与社会治理的动态平衡。
高端伴游不该成为色情交易的遮羞布,年轻女性更不应成为灰色产业的牺牲品。各方必须迅速行动,以法律利剑斩断这一黑色链条,还社会以风清气正。
苑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