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治市人民医院王杨周:白衣执甲 守佑生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3:41:00    

在长治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的病房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她戴着听诊器,眼神专注地查看监护仪上跳动的数字,时而俯身与患者轻声交流,时而与团队急促地讨论治疗方案。她就是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杨周,一名有着二十余年党龄的共产党员,更是重症患者眼中那束最坚定的生命之光。

党徽在 ICU 闪耀:十年坚守诠释初心

重症医学科的灯光,二十年如一日地亮在王杨周的生活里。这里是与死神赛跑的战场,每分每秒都考验着医生的专业与担当。作为共产党员,王杨周始终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刻在心里。为了让急危重症患者得到最快救治,她经常把入院手续、术前准备搬到急诊科,让患者少搬动一次,就多一分生机。

“党员就得啃硬骨头。” 这是王杨周常挂在嘴边的话。她深耕重症医学领域,从心肺复苏到机械通气,从血液净化到床旁超声,每项技术都练到极致。2014年赴北京协和医院进修时,她带着党员的韧劲,从“见习生”一路做到“主班”,最终以“优秀进修生”的成绩结业。回到医院后,她把前沿技术融入临床,和团队一起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

工作中,她从无节假日概念。深夜的抢救室里,她跪着为患者做胸外按压;凌晨的办公室里,她伏案分析化验单,只为精准调整治疗方案。她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始终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坚守初心,不忘使命,拒收红包、礼品无数,医德和医术赢得了同行的认可,也赢得了患者的信赖和好评。

红手印按下的担当:逆行疫区的 47 天

2020年大年初一,新冠肺炎疫情汹涌来袭。医院党委发出驰援湖北的号召,王杨周第一个在请战书上按下红手印。“我是党员,又是重症医生,这个时候必须上!”她的话掷地有声。

出发那天,父亲默默擦着行李箱,母亲往她包里塞着药品,千言万语化作一句:“注意安全,给党和人民争光。” 带着家人的嘱托和党员的使命,她奔赴湖北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这里是当地最重患者的集中地。

防护服里的汗水浸透了衣衫,口罩在脸上勒出深深的血痕,她却总说“没事”。为了节省防护物资,她每天少喝水、少吃东西,一个班次下来,口干舌燥得说不出话。面对不会讲普通话的老年患者,她自制方言交流卡,逐字逐句学当地话,用耐心缓解患者的恐惧。

最忙的时候,她连续47 天没睡过一个整觉,每天休息不足3 小时。有同事问她怕不怕,她坦然道:“怕死才更要守护生命。我是党员,身后是无数个等待团圆的家庭。” 在她和队友的努力下,一批批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红色基因的传承:三代人的医者情怀

王杨周的姥爷是八路军野战医院院长,爷爷是老战士,母亲在医院工作。从小听着“救死扶伤”的故事长大,红色基因早已融入血脉。2002年入党时,她在申请书里写道:“要像姥爷那样,做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好医生。”

这份初心,让她在临床中始终带着温度。有位昏迷患者的家属情绪激动,质疑治疗方案,她连续三天守在病房,拿着化验单一点点解释,直到家属点头认可。患者苏醒后,家属握着她的手说:“王医生,你比亲人还耐心。”

她常说:“党员的身份不是光环,是责任。” 为了提升技术,她挤出时间参加国内各种重症医学会议、培训班,带着团队搞技术攻关;为了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她把多年经验整理成手册,毫无保留地传授。在她的带动下,科室里12 名医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奖章背后的承诺:永远做生命的守护者

如今,王杨周的抽屉里整齐摆放着一叠证书: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白求恩式好医生”、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这些荣誉,是对她多年付出的肯定,更是她前行的动力。

面对荣誉,她总说:“功劳属于团队,属于党的好政策。”每天上班,她做的第一件事仍是查看患者,最后一件事还是叮嘱夜班护士注意事项。同事们说:“有王医生在,再重的病人我们都有底气。”

从ICU 的日常坚守到抗疫前线的生死考验,从医学世家的红色传承到党员先锋的使命担当,王杨周用行动诠释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铮铮誓言。她说:“只要患者需要,只要党召唤,我永远是那个冲在最前面的战士。”

来源:长治市人民医院

编辑:勾文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