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财立方 记者 王磊彬】4月13日,河南工业大学首届超硬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在郑州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为“科技创新·共创未来”,由河南工业大学、中国超硬材料网、河南磨岳工业设计有限公司联合主办,来自国内超硬材料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参加了此次论坛,共同探讨超硬材料产业的技术革新、市场趋势与产业升级路径。
聚焦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首届超硬材料发展论坛举行
作为支撑先进制造、半导体、新能源等领域的核心基础材料,超硬材料在全国制造业向高端化、精益化、智能化转型时期起着关键作用。
本次论坛聚焦超硬材料前沿技术、产业政策、市场趋势及产学研协同创新,旨在搭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流平台,提升超硬材料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助推超硬材料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
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邓淼磊在致辞中表示,超硬材料及磨料磨具,是河南工业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特色和优势领域。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在超硬材料领域持续发力,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部分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接下来,河南工业大学将继续发挥自身学科优势和人才优势,在科技创新、产教融合、产学研合作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邓淼磊说。
论坛现场,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赵志伟在介绍学院科研团队、超硬材料及制品研究情况时表示,在奠定全国超硬材料、磨料磨具行业独特优势的基础上,学院正向着复合材料、功能材料、新能源材料等领域创新发展。
“学院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重大专项、省杰出人才基金项目30余项;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161项;承担产学研合作项目300余项。”赵志伟说,学院已在多晶金刚石合成与应用技术、超精密研磨抛光技术、半导体芯片金刚石导热材料开发等方面形成了优秀的科研成果。
从性能到制品,再到加工工具
专家围绕超硬材料技术突破建言献策
论坛现场,来自国内、省内的专家学者围绕超硬材料的技术创新进行交流分享。
据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原院长邹文俊介绍,硬质合金是现代工业的“超硬基石”,在航空航天、半导体封装、新能源装备等战略领域承担关键角色。
“硬质合金的性能直接决定了装备制造的核心效率、精密加工极限及极端工况下的服役寿命。”邹文俊说,用于硬质合金加工的高端超硬磨具的开发,对于促进国内超硬材料制品技术进步,替代并超越国外进口产品,推动国内硬质合金的应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术副院长王海阔,从钻石压机的技术发展历程为主题,分享大腔体超高压及超硬材料制备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他认为,随着产业的不断升级,腔体较小的压机,将会逐渐退出舞台。
河南工业大学材料创新研究院学术副院长赵小苗则从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及功能化应用进行演讲。她表示,金刚石除了具有硬度高的特性之外,还有优异的热学、光学、电磁学等特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进口国和消费国,但半导体制造产业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分布在三个维度:设计软件、光刻装备、精密加工,其中精密加工和金刚石工具息息相关。
论坛现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教授级高工黎克楠以“半导体行业用金刚石工具的发展与挑战”为主题进行演讲。
据黎克楠介绍,半导体器件脆性大、精度高,半导体芯片应用广、需求大,半导体制造投入大、良率严,对于加工工具要求比较高。但国内用于半导体芯片加工的高端金刚石工具长期被国外垄断和封锁,严重影响国家安全和现代化进程。“我们应集聚力量,联合上下游,加快高性能金刚石工具的联合开发,实现我国高端半导体芯片加工制造的自立自强。”
从工业产品到消费新宠
超硬材料产业发展机遇空前良好
论坛现场,河南省超硬材料协会秘书长李志宏表示,中央和地方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支持超硬材料产业发展,这对超硬材料产业来说是重大利好。
从产业发展来看,李志宏认为,超硬材料产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全世界的制造业在朝着低碳、智能化的方向发展,金刚石工具因受力好、寿命长、耐高温等特点备受市场青睐。”
随着超硬材料产业的不断发展,作为首饰用的消费钻石逐渐兴起,并进入发展快车道。
中国培育钻石专家张栋表示,在天然钻石市场面临供应缺口背景下,培育钻石市场快速崛起。目前,中国培育钻石市场已初步形成,消费者开始慢慢接受。
但培育钻石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尽管有部分消费者已经启蒙,但毕竟是少数,尚有大多数消费者对培育钻石未有足够认识;而大多数商家目前采用的是零售模式,尚未探索出长久的商业模式。此外,培育钻石行业至今仍未产生头部品牌。”张栋建议,消费钻石企业尝试旅游钻石销售模式,并积极探索海外市场,为培育钻石市场拓展探索更多可能。
责编:李文玉 | 审校:陈筱娟 | 审核:李震 | 监审:古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