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长江岳阳段并殷殷嘱托“守护好一江碧水”七周年,恰逢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将在岳阳召开。本报推出《七载答卷 大美江湖——“守护好一江碧水”特别报道》,聚焦这片土地上的生态变迁、治理密码与发展新机,解码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岳阳样本”,见证一座城市与青山绿水的共生共荣。敬请关注。
今天,我们将目光投向志愿者,看志愿力量如何用脚步丈量江湖脉络,以行动编织绿色梦想,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在巴陵大地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绿色的芦苇荡和丰茂的湖草,铺天盖地、漫溢眼眸。绿海力量太强大,湖风只能推动它们向同一方向点点头。
麋鹿群奔腾穿梭绿海中,一排排芦苇荡随之倒伏,所过之处压出一条条蜿蜒的线;矫健身姿带起的劲风吹过,绿海泛起层层涟漪。撒欢的麋鹿时而四蹄腾空跃过草甸,时而贴地疾驰掀起薄雾,时而在疾跑中骤然转向——它们是湿地最灵动的舞者,享受着无拘无束的自在生活。
这是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场景,是“江豚的微笑,麋鹿的倩影,候鸟的欢歌”三大生态名片之一的实地表演。
自由奔放的麋鹿群,是东洞庭湖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鲜活注脚。这片土地孕育着全球自然野化程度最高的麋鹿种群,从最初的抢救性保护到如今300多头的稳定繁衍,既是保护区科学管护的成果,也凝结着无数社会志愿力量的热忱与心血,李政就是其中的一位。
生命方舟,汇聚时代担当
2016年7月,家住君山区的退役军人李政,从商多年后,与四位伙伴一起,在君山区柳林洲街道,带领民间团队将360余亩荒地恢复为湿地生境。他们除杂、平整、挖水系、种水草、围地、修路、建桥,打造仿自然生态环境,并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建成集救护、繁育、科普于一体的“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中心”,即“麋鹿苑”。
随后,李政发起成立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约50人因守护东洞庭湖生态、保护野生动物的共同目标走到一起,其中包括动物学博士、专家、爱心企业家、一线巡护人员和大学生。
目前,苑区有被救助麋鹿26头、珍稀濒危鸟类及其他被救助动物100余只(20余种)。苑内麋鹿由救治收容和自然繁衍的个体组成独特种群,被李政笑称为“我们麋鹿苑的麋鹿种群”。
细微守护,夯实生态根基
汛期,恰逢麋鹿繁殖期,栖息地被淹,为保障自身及幼崽安全和寻找食物,它们向高地迁移。当麋鹿群进入人类区域时,易引发冲突;枯水期水位下降,食物、水源减少,活动空间变小,人类活动增加,麋鹿生存面临多重威胁。面对这些风险,志愿者们要时刻关注并且及时介入。
用句玩笑说,志愿者要时刻保护一群没有组织纪律,不会保护自己、极易受伤的“调皮捣蛋的孩子”。
麋鹿上岸造成居民损失时,他们既要宣讲保护知识、引导麋鹿离开,还要协助核实损失;野外渔网、树枝等易缠住鹿角,志愿者需及时解除;麋鹿野外迁徙时,易因地形不熟或受惊失足摔伤,需要救治;汛期和枯水期,每天会有几个小组分批次巡护,对受伤受困个体、种群数量变化及栖息地动态进行记录、监测与跟踪,对伤病个体现场解困后转运至麋鹿苑治疗;汛期,他们带上玉米、白菜,去湖中心稍微高的地方(小汀洲),给滞留的麋鹿投喂,检查是否受伤;枯水期,还要对进入核心区人员进行劝离,清理残留垃圾,避免麋鹿误食造成伤害……志愿者的日常工作细微,却至关重要。
救助故事,谱写生态新篇
李政总会想起四个月前放归自然的奔奔,它在麋鹿苑里生活了七年多。
2016年8月,李政和志愿者在团洲、注滋口一带芦苇场巡护。发现藕池河的一丛芦苇间隙性地摇晃,凭巡护经验判断水下有异常,待船靠近,他们惊呆了——一头雄性麋鹿被困水中,正剧烈挣扎!它的鹿角被旧渔网缠住,周围有树枝和尖锐物,这是典型的“迷魂阵”“地笼王”。他们一边安抚麋鹿,一边解除它头上的渔网。众人合力把它拖上了岸,立马运到救护中心急救。在他们细心照顾下,这头麋鹿一天天好起来,并取名“奔奔”,希望它能重新奔驰在旷野。
在奔奔康复的时段里,李政他们还促成了奔奔与麋鹿“明星”点点的爱情。后来,它们生育了几个孩子。去年年底,雄壮的奔奔离开“妻儿”,离开麋鹿苑回归了它真正的家——广阔的东洞庭湖湿地。
说到奔奔的回归和它的后代,李政一脸骄傲,因为广袤的湿地又多了美丽的精灵。
值得欣慰的是,为保护东洞庭湖生态环境及麋鹿等物种,2020年洞庭湖正式启动“十年禁渔”。现在渔民不但上岸安居乐业,而且都有保护洞庭湖生态和物种的意识。
不仅仅是麋鹿,只要是野生动物,志愿者们均施以救援。
2024年10月19日风雨夜,李政接到市民电话。原来,一只受伤的白鸟在岳阳楼区土桥茶楼旁的巷子出现,上下扑腾,怎么也飞不起来。旋即,他与救护员杨大国以及饲养员,从君山半小时内赶到现场。经杨大国初步检查,确认此鸟是一只翅膀受伤的白鹭。随后,他将白鹭小心地放进笼子,并带回救助站做全面检查。
走在志愿救助野生动物的路上,没有大事小事,全是李政和志愿者的心头事。截至目前,他们累计救助国家一级濒危保护动物麋鹿46头、候鸟800余只,以及其他野生动物300余只。这些平凡却细致的工作,如同一块块拼图,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图景中拼出具象化的生态注脚——让东洞庭湖的江豚继续微笑、麋鹿留存倩影、候鸟尽兴欢歌。
东洞庭湖既是洞庭湖的心脏,也是长江生态屏障的关键节点。2025年,当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聚光灯投向岳阳,东洞庭湖以七年来“守护好一江碧水”的生态使命,向世界展开一幅水清岸绿、万物共生的壮美长卷。
数说守护
○2016年,李政和伙伴们一起,将360余亩荒地恢复为湿地生境。同年,与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合作,建成“麋鹿和鸟类救护避难中心”。
○2017年李政发起成立岳阳市东洞庭湖麋鹿保护协会,约50人因共同目标走到一起。
○截至目前,团队累计救助麋鹿46头、候鸟800余只,以及其他野生动物300余只。
《岳阳晚报》2025年4月24日版面
来源:岳阳晚报全媒体 记者 李冰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