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市西九吉乡刘石槽村73岁的蔡秀梅,在本村认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妈”。送饭菜、端屎端尿、洗刷尿盆、聊天解闷……这些事她一做就是五六年,却毫无怨言。
蔡秀梅和蔡召荣年龄加起来已经有163岁。她们用真情,在五六年时间里谱写出一首感人的歌曲。
“就仗着她了……”90岁的蔡召荣老人虽然身体瘫痪不能自理,但头脑依然清醒得很。提起天上掉下来的这个“女儿”,老人盯着蔡秀梅,不断地重复着这句话。
九旬老人的“埋怨”
4月29日上午,蔡秀梅刚浇地回家,就钻进厨房开始切菜、点火,很快就做了一碗香喷喷的面条。
不过,这碗面条,蔡秀梅不是做给自己吃的。她端着碗,快步走出家门,拐弯朝别人家走去。看到蔡秀梅来,蔡召荣的儿子赶紧打开帘子,把她让进屋。
100多米,正好是“一碗汤的距离”。蔡秀梅走到蔡召荣家的时候,碗里的面条还冒着热气。
“婶子,你饿不饿?我做了碗面条,你想吃吗?”来到蔡召荣炕前,蔡秀梅弯下腰轻声问着。“吃,你做的我都想吃……”头发花白的蔡召荣从被窝里抬起头,没有着急吃饭,反倒是“埋怨”起蔡秀梅来:“你今天咋才来呀?干啥去了?”
蔡秀梅不好意思地笑笑,对记者说:“平时,我都是早上7点左右过来。今天凌晨3点多,我去浇麦子了,早上回来晚了……”挑起一小绺面条,蔡秀梅小心地吹了吹,一边喂蔡召荣一边说:“我去浇地,回来晚了……你尝尝这面条煮得软不软?你吃不吃得惯?”
听到蔡秀梅的解释,蔡召荣这才张嘴吃面条,一边吃一边说:“好吃……”
很多人想不通:蔡召荣明明有儿子和女儿,年过七旬的蔡秀梅为啥不嫌麻烦,上赶着给自己找个瘫痪在床的“妈”?
便盆一刷就是五六年
蔡召荣其实是蔡秀梅的媒人。蔡召荣老伴去世早,儿子结婚后住在沧州市区,女儿嫁到了献县。平日里,蔡召荣一个人在家。因此,蔡秀梅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到蔡召荣家转转、陪她聊会天。
七八年前,蔡召荣的儿子患脑出血后留下后遗症,妻子也跟他离了婚。蔡召荣的女儿患有高血压,需要常年吃药,身体一直不是很好。刚开始的时候,她放心不下瘫痪在床的老娘和生病的弟弟,每天骑着电动自行车从献县赶回娘家,帮着做饭、洗衣,下午再骑着电动自行车赶回去。
有一次,蔡召荣的女儿晕倒在路边,幸亏路人发现后及时就医。得知此事后,蔡秀梅心疼地对她说:“以后你别老这么跑了。婶子这里,我来照顾就好……”
蔡召荣的儿子腿脚不好,走起路来比较费劲,需要跑腿走路的活,都被蔡秀梅包圆了。家里做了好吃的饭菜,蔡秀梅总会想着给蔡召荣端过去。有时候,蔡召荣告诉说家里没馒头了或者想吃包子了,蔡秀梅打着伞冒雨也得去给她送过去。
一早来到蔡召荣家,蔡秀梅先给她倒掉便盆,再用刷子清理干净。“清理干净了,屋里没有异味,这样多好……”蔡秀梅一边说,一边把便盆刷干净、晾好。
半夜打来的求助电话
一晃五六年过去,蔡秀梅依然天天往蔡召荣家跑。蔡召荣早已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有什么事都愿意跟蔡秀梅念叨念叨。
蔡召荣聊天时喜欢讲以前的事儿,一件事经常讲了又讲。“很多事她都讲了五六年了,翻来倒去都是那些话,可我每次都是当第一次听到那样配合她,哄她高兴……”蔡秀梅轻声说。
蔡召荣的儿子,把蔡秀梅的电话写在自家墙上。家里有急事,他总是第一时间给蔡秀梅打电话。
去年的一个深夜,蔡召荣突然出现吐血症状。她儿子赶紧给蔡秀梅打去电话。蔡秀梅急匆匆赶到蔡召荣家的时候,发现她正无力地趴在炕头,地上还有她吐的血。蔡召荣的儿子行动不便,女儿在献县一时半会赶不过来,蔡秀梅立刻拨打120,把蔡召荣送去医院。
蔡召荣住院期间,蔡秀梅和蔡召荣的女儿轮流照顾她。蔡召荣因尿失禁不小心弄脏床单,蔡秀梅赶紧换下来清洗。同病房的还以为她们是母女。得知真相后,大家都啧啧称赞。
蔡秀梅的付出,蔡召荣和女儿、儿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对于蔡秀梅,蔡召荣的女儿感激不已。
“这么大岁数了,还上赶着给别人去刷屎盆子呢?你图个啥?”有些人想不通,总是嘀嘀咕咕。
“不图啥。别人有需要,咱能帮一些是一些……”蔡秀梅这样回答。
(记者 崔春梅 通讯员 高秀珍 唐瑞 边铁曙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