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福州26岁厨师方言说唱,唱火“板栗咖”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6 18:06:00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梁展豪 见习记者 卢光裕 文/图

“去剃头,去做厨,去学修理车。要勤做,要禁骂,要做板栗咖。”最近,一首用纯正福州话演唱的说唱歌曲《板栗咖》,在社交平台悄然走红。没有炫目的编曲,也没有专业团队,只有一副带着烟火气的好嗓子,却让许多福州人听出了乡音里的共鸣,也让更多人认识了这首歌背后的创作者——26岁的陈财涛。

“板栗咖”一词,音译自福州话“平直骹”(Báng-dì Ka),意为:老实本分的人。15日,记者见到了这首歌曲的创作者陈财涛,听他讲述一首方言歌背后的热爱与坚持。

陈财涛上台表演

厨房里找灵感,地铁上谱旋律

1999年出生的陈财涛是福州闽侯人,目前在一家餐馆当厨师。锅铲翻飞、油烟扑面,是他工作的日常;而上下班单程两小时的地铁通勤和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成了他最珍贵的“创作时间”。

“累是真累,但只要脑子里冒出一句词,我就马上打开手机备忘录记下来。”他说,《板栗咖》的灵感,就诞生在一个平凡的午后——当时他在切菜,突然想到理发师、厨师、汽修工这三个职业,“都是靠手艺吃饭的普通人,就像我一样”。于是,他立刻记下关键词,回家路上反复哼唱、打磨节奏,就这样,一首讲述“老实人”的说唱,在锅碗瓢盆与地铁轰鸣之间悄然成形。

陈财涛与说唱的缘分始于2016年。那年他还在读中学,偶然听到一首中文说唱,觉得“这不是唱歌,更像是在说话、在讲故事”,于是就喜欢上了。

第二年,他开始尝试自己写词作曲。十年间,他创作了上百首作品,发布十余首于音乐平台,其中不少融入了福州方言元素。而《板栗咖》,是他人生中第一首全福州话说唱。

“我有很多想法和情绪,不知道怎么表达,但写成歌,就能说出来了。”他说,“也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引发别人的共鸣。”

《板栗咖》发布后,评论区热闹起来。有人问:“‘板栗咖’是啥意思?”他回应:“那些被生活鞭打后,脊梁依然挺直的人。”

陈财涛表示,在老福州人口中,“板栗咖”常带调侃意味——说一个人“太老实”“不懂变通”,似乎有点贬义。而他认为,不会圆滑不是错,只要踏实做事、守住本心,都值得尊重。

身穿厨师服,说唱自带烟火气

会坚持福州话说唱,“写到写不动那天”

陈财涛说,他从未接受过任何专业音乐训练。他的“老师”,是耳机里无数遍循环的中外说唱作品。旋律怎么来?靠听多了“找感觉”。节奏怎么搭?靠一遍遍哼唱录音再修改。在完成词和曲的创作后,他会找到有专业录音设备的朋友,对歌曲进行录制。

而在福州话说唱的创作上,他坚持一个原则:先想福州话,再写歌词,绝不先写普通话再翻译。“很多现代词汇,福州话里没有对应说法,音韵也对不上。”因此,陈财涛从方言的声调、节奏出发,像搭积木一样,把词句严丝合缝地嵌进节拍里。

这份对福州话说唱的执着,或许也源自他的家庭。陈财涛的母亲是一名传统“喜娘”,每逢婚庆都要用福州话即兴说词,押韵工整、出口成章,“所以我的福州话比很多同龄人更流利”。

《板栗咖》走红后,有在海外生活的福州人给陈财涛留言:“听完歌曲后突然很想家。”也有本地的音乐人联系他,交流创作经验。这些反馈让他既惊喜又感动。

对于自己今后的创作规划,陈财涛表示自己会一直坚持福州话说唱,写更多具有福州特色的歌曲给更多人听。“我想一直写下去,写到写不动的那一天。然后把所有作品放一遍,就像回顾自己的一生——那一定很酷。”陈财涛说。

编辑:林威

责任编辑: 海峡都市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