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爆料,称自己连续一周遭遇邻居冒用自家的地址点外卖。
据媒体报道,当事人李女士描述,自6月底起,她频繁发现家门口出现非本人订购的外卖,起初以为是配送错误,未予理会。但连续多日后,李女士调取楼道监控发现,对面邻居多次在骑手送达时,通过短信或平台消息指引骑手将外卖放在自家门口,随后趁无人时取走。
现场视频显示,7月5日,李女士在楼梯间偶遇正在配送的骑手,核对订单后确认收货地址是自己家,但邻居通过平台私信要求骑手“改送隔壁”。李女士随即上门理论,“你为什么要填602的地址接外卖?”邻居却轻描淡写地回应:“可能不小心点错了地址,改一下不就好了。”
李女士质问对方,为什么连续一周都填自己家的地址,并表示如果再次发生这种情况,自己就会报警。邻居却拒绝进一步解释,称“随便你”,并关闭了自家房门。
卡卡:短剧里的剧情,现实中还真有啊,果然艺术来源于生活。
郑凯:送我家里,我就直接扔了。
王启名:地址没送错那我就收了,好好治治她。
皮蛋粥:连自己的真实地址都不敢留,这个人有点情况啊。
王:感觉她是在规避什么风险,这种祸水东引的做法真的挺缺德的。
自家住址被邻居连续一周用于点外卖,邻居的行为是否违法?国家“双千计划”法学专家、芙蓉律师事务所主任陈平凡进行了法律解读。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邻居连续一周冒用李女士住址点外卖的行为已涉嫌违法。具体为:
隐私权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二条,自然人享有隐私权,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等方式侵害他人隐私权。邻居持续冒用地址并在门口拦截外卖,已构成对李女士生活安宁的侵扰,属于隐私权侵权行为。
治安违法风险。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多次发送侮辱、恐吓或其他信息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可处5日以下拘留或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处5—10日拘留并处500元以下罚款。若邻居的冒用行为已形成持续性骚扰,公安机关可据此处罚。
诈骗罪可能。若邻居存在以下行为:通过冒用地址向平台虚构事实骗取餐费赔偿;故意编造外卖未送达等理由获取非法得利。数额较大时,一般为3000元以上,则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追究其涉嫌诈骗罪的刑事责任。
岳阳晚报全媒体记者钟倩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