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红的血液缓缓流入储血袋,汇聚成守护生命的暖流。8月13日下午,青岛市立医院东院门诊大厅内,无偿献血活动正有序进行。在长长的献血队伍中,两张熟悉而坚毅的面孔格外引人注目——他们正是近日接连在院外勇救生命的“市立侠”:东院骨关节外科主任戴世友和本部血液透析中心护士张文静。刚刚结束惊心动魄的救援,他们又毫不犹豫地伸出臂膀,以另一种方式延续对生命的守护,为“市立侠”精神写下滚烫的注脚。
“在街头高铁救人,是职责所在;今天伸出手臂献血,同样是守护生命。只要力所能及,我们义不容辞。”献血现场,戴世友平静的话语道出了所有医务工作者的心声。就在8月7日,戴世友主任结束甘肃陇南繁重的医疗帮扶工作,在归途的高铁上听闻寻医广播,他立即与同事宋文联穿越车厢,紧急处置一名突发剧烈腹痛的乘客,用专业判断和果断措施缓解了患者痛苦,为后续救治赢得宝贵时间。
无独有偶,就在8月10日的弘诚体育场,张文静刚结束晨练,面对一名突发心跳呼吸骤停倒地的男子,她毫不犹豫跪地施救,凭借标准、高效的心肺复苏为患者抢回了生的希望。如今,张文静跪地施救磨破的膝盖还未痊愈,又新添献血的针痕。
泌尿外科主任高健刚
献血队伍中一位特殊的身影闪现,他是东院泌尿外科主任高健刚,他诠释了另一种“市立侠”精神。2019年东院泌尿外科12位医护人员郑重填写《中国人体器官捐献申请表》,当年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4岁,最小的27岁,他们用医者大爱表达对生命的尊敬。高健刚签署器官捐献同意书时诚恳地表示:“作为医务工作者,如果我们离世后,器官还能在他人身上发挥作用,挽救更多生命,让生命延续,这是做为医者的荣幸!”
本次献血活动中,全院153名医护人员成功献血42500毫升,一袋袋温热的鲜血,成为“市立侠”精神最鲜活的见证。这不仅是血液的传递,更是“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精神的接力。
从疾驰高铁到喧嚣操场,从跪地急救到撸袖献血,“市立侠”的身影在不同的时空闪耀,诠释着新时代“侠义精神”的深刻内涵——它无关江湖与拳脚,而在于专业能力铸就的守护之刃与仁爱之心汇聚的生命之光。
2018年,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麻醉手术科医生张高峰在航班上救治4岁高热惊厥儿童;2019年,东院麻醉手术科医生刘红在五四广场勇救溺水老人后默默离开;2023年,“孤山医生”、本部医务科副主任赵一明万米高空救人后被全城寻找;2024年3月和10月,本部肿瘤科医生陈伟、东院急诊科护士长王淑娟先后在航班上成功救治突发急症患者……危急时刻,亮明身份力挽狂澜。“市立侠”,早已超越个体的闪光,成为融入医院血脉的职业信仰。他们以白袍为甲,在无影灯下精进仁术,更在广阔天地间亮剑守护。每一次果断出手,每一滴热血奉献,都在无声宣告:守护生命,就是他们毕生追求的“侠义江湖”。
戴世友主任、张文静护士以及所有踊跃献血的同仁,他们的行动是对“市立侠”精神最生动的诠释。真正的“侠“,不在于惊天动地的壮举,而在于刻进骨子里的职业本能与责任担当。是危难时刻,凭借过硬的专业能力挺身而出;是日常之中,甘于以热血传递生命希望。这双重的守护——以仁心为魂,以专业为刃,无论院内院外、无论何时何地,只要生命需要,必定义无反顾,这正是“市立侠”的永恒底色,也是市立医院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庄严承诺。
来源:青岛早报 记者 徐小钦 通讯员 谢小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