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最痛苦的莫过于想运动却没时间。运动的好处显而易见:大汗淋漓后肌肉舒展,内啡肽驱散坏情绪,长期坚持更有益身心。
但运动难在坚持,上班族常被工作挤占时间,不少人选择周末集中“恶补”一周运动量。这种“恶补式运动”能否收获规律运动一样的效果?是否会损害健康呢?
01
周末集中式运动
同样能降低疾病发病风险
不光是我们对这个问题好奇,科学家们也同样好奇,最近发表在期刊《循环》上的一项研究就帮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
在这份研究中,来自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的研究人员,在89573名参与者的配合下,分析了运动模式与678种疾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根据运动习惯,研究人员将研究对象分为了三大类——
不活跃组(每周运动时长<150分钟);
规律运动组(每周运动时长≥150分钟,均匀分布在每天完成);
周末运动组(每周运动时长≥150分钟,但集中在1~2天内完成)。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指南,成年人每周应该至少进行150~300分钟的中等强度或高等强度的运动锻炼。这个150分钟的运动时长,就是健康成年人每周锻炼时间的底线。
那么,将150分钟以不同方式分布到一周的时间,会对身体带来什么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是规律运动组还是周末运动组,都比不爱运动的不活跃组更健康。
相比于不活跃组,这两组的研究对象有200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都显著降低了。其中,又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方面的疾病的发病风险降低最为显著。
规律运动组和周末运动组参与者在中位数6年期间——
患高血压的风险分别降低了23%和28%;
患糖尿病的风险则分别降低了43%和45%;
肥胖风险分别降低了45%和56%;
呼吸暂停风险分别降低了43%和51%。
这些结果表明,运动不仅对当下健康有益,还能降低未来患病风险。令人惊讶的是,规律运动组与周末运动组并无显著差异——只要运动时间达标,无论每天坚持还是周末集中运动,健康益处相同。因此,每周抽时间运动,无论方式如何,效果一样好。
02
不爱运动,可以这么做!
运动本无严格标准,无论是运动方式还是运动模式,最终都为达到运动总量,以保障健康。只要在生活中找到平衡,以舒适方式达到一定运动量,就是健康的。践行“周末恶补”模式的人,可以摸索适合自己的舒适运动方式。
对于不爱运动的人来说,周末专门抽时间运动简直太痛苦了。但其实,并不是所有运动都是枯燥乏味的,不妨试试徒步、爬山、骑行、跳舞、球类运动等更有趣的方式。相比跑步、力量训练、瑜伽这类偏训练式的运动,它们趣味性更强,而且一次就能完成一周的运动量,堪称“充电一次,巡航一周”,特别适合懒人。
那么,抽时间运动起来吧!
来源:央视新闻|编辑:段丽波
审核:雷霞|监制:朱忠元
发布:嵩明县融媒体中心